为什么翻拍了跑量的素材,却不跑量?
当不起量的时候我们知道素材占了大部分原因,于是我们不得不对自己或者行业里能够跑量的素材进行翻拍,直接点就是“抄”。
但是结果我们也知道,翻拍10条可能9条效果都不好,剩下那1条可能好几天又不行了。
翻拍到底有没有用?
如何看待翻拍素材的效果常常不理想?
首先,在翻拍跑量素材的时候,需要找到这个素材的关键指标,比如点击率?转化率?
为什么需要明确要分析的数据指标,而不是直接翻拍那个最跑量、最花钱的素材?
我的理解是,如果一个素材,点击率/转化率没有优势,3秒播放率没有优势,完播率没有优势,互动率也没有优势……其他任何指标都没有异常,但是他居然跑量了……
那更多是“天时地利人和”带来的结果,而不是这条素材本身真的好。
即刚好那个时候竞争环境不紧张、素材的初始探索流量也刚好探索到了精准人群、素材本身的质量并不差(但不是最好),因此产生了转化,转化叠加,慢慢数据积累起来了,预估CTR *CVR与实际CVR*CTR非常匹配,bias变小,自然怎么跑都能起量。
像这样的素材,其实翻拍后的起量概率就会比较低,因为翻拍了素材本身,却复制不了当时流量环境,也难以积累“素材冷启动期”的初始流量。
如果我们科学的进行分析,我们知道:
①ECPM = pCTR * pCVR * 出价 * 动态因子;
②oCPX不是向高转化的人出高价,低转化的人出低价,而是对每一个人,针对他对这条广告的匹配度,预估他应得的pCVR*pCTR。然后调价策略只跟实际达成的成本落差有关(相差过大,出价降低,相差过低,出价提升)。
即跑量与否,在于实际成本和系统预估的成本是否高度匹配且稳定。
如果一个素材,刚开始成本很低(远低于出价),他不一定跑量,因为成本低,系统会给到高出价,开始多花钱,但是如果CVR撑不住就会衰减,成本会涨上来;如果一个素材刚开始成本很高(远高于出价),系统就会给到低出价,开始消耗变慢,除非后续慢慢积累到转化成本落到出价上下20%区间,否则大概率就挂了。
所以对于素材而言,产出高点击率+高转化率的素材才是核心,只关注跑量素材这个结果可能没用,因为某个素材能跑量可能真的是运气问题,而他的初始ecpm并没有优势,你还翻拍他当然没有效果。所以翻拍还是需要围绕素材本身的数据指标来。当然这是理论层面,实际上,直接翻拍最跑量的素材也不算犯错,但尝试多次后没效果就没有必要继续翻拍了。
第二个是,除了筛选出标杆素材,翻拍的难点在于提炼可复制的特征以及实现方式。
这里有一个矛盾点,你不能和原素材太像,否则触发系统判重机制,导致同质化竞争或用户端频控限流;
你也不能和原素材完全不同,那就不算翻拍了没有意义了。
也就是说,混剪。